南大与港澳台华侨联考补习

标题:南大与港澳台华侨联考补习 | 时间: 2012年02月12日 | 分类:中国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地处中国南京,是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上可溯至汉后吴永安元年,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民国早年转变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1949年国民党当局撤离南京后易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改为现名“南京大学”,沿用至今。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211”、“985”工程及九校联盟重要成员,中国最顶尖的著名大学之一。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亦为现代儒家思想中国文明复兴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历史概览
历史纪事
  
    南京大学沿革图
    依据更名南京大学之前的中央大学沿革史,古代校史始自永安元年(258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立学校,历晋代与四朝南京太学,南朝宋时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为史上首所分科高等学府、教育与研究合一大学,至明朝南京国子监时期为江苏最繁盛之最高学府,历代曾设校于秦淮河畔夫子庙一带、钦天山下四牌楼一带等处;金陵非京师时期由中央太学改作郡学、路学或府学等南京地方学府,1650明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之后校方以筹建三江师范学堂的1902年作为建校年份而不再追溯古代校史的部分;之前校方曾先后以成立南京高师的民国4年以及国立东大改组首都国立大学的民国17年为建校纪念年份并同时追溯前身古代南京官立高等学府历史。清光绪28年(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江宁府学停办,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与东南名儒张謇、缪筱珊等人筹划新学,倡议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呈请开办师范学堂;1903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拟于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聘缪荃孙为首任总稽查,经年余筹备,1904月三江师范学堂开学,设历史舆地科、理化科、农学博物科,本科开设经学(修身)、文学、英文、日文(东文)、舆地、历史、教育、法制经济、算学、物理、化学、生理、博物、农学、图画、手工、体操17门课程。学堂效法日本,最初聘请了70位中国教习(实际任教者26人)和11位日本教习。 112
  清光绪32年(1906)5月,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师范学堂,李瑞清出任监督,停办初级师范,专办优级师范。创设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并设音乐副科,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增设公共科、分类科;公共科即通识科,学生据学业程度不同修读一至三年,主要修读人伦道德、群经源流、中国文学、外语、逻辑、算学等公共通识课程;分类科即专业科,提供完成公共科学习之后进行的分学科类别的专业教育。至1911初,学堂设国文外国语部、地理历史部、数学物理化学部、农学博物部四部;有中国教习23人(另有翻译11人,编译1人)、日本教习8人,西洋教习3人。因辛亥革命,1911年底两江师范学堂陷于停办。
  民国7年(1918)3月,江谦病退,郭秉文任代理校长,9月,郭秉文正式出任校长。1920高师改大,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建立南京大学”的建议,获得一致赞成,随后成立筹备委员会,经郭秉文奔走,9月25日,包括郭秉文在内的十位发起人联名致书教育部,“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12月7日北洋政府国务会议通过南高筹建大学的议案,并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12月16日成立筹备处,1921年6月6日,中国国立大学第一个董事会成立,并通过《东南大学组织大纲》,9月正式开学。郭秉文任校长,刘伯明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副校长),陶行知任教务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成立时,以南高的四个专修科改归国立东南大学,设教育科、农科、工科、商科,南高各本科(即文理科诸系)仍由南高办理,南高自1921年起不再招生,俟其学生全部毕业后即并入国立东南大学。南高与国立东南大学实为一校,经郭秉文提议,南高评议会和国立东南大学教授会联席会议通过,1923年6月,南高正式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此时全校设文理、农、工、商、教育五科,共三十系,为全国学科最为齐备的综合大学。
  民国7年(1918年)10月,中国科学社设在南京高师,主要成员多在南高与国立东南大学任教,其中许多是江苏第一代留学西方归来的科学博士,他们多是将各自领域西方现代科学系统引入中国的先驱,因而南京高师被称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 。许多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现代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例如,王琎的分析化学研究,竺可桢的气象研究,秉志胡先骕分别领衔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研究,原颂周周拾禄等人的水稻作物研究,张巨伯福桢等人的昆虫研究,陈桢关于金鱼的起源和遗传研究,陶行知、廖世承俞子夷陈鹤琴等人的教育实验研究。在这种实验研究的学术环境中,学生中也出现了现代早期的科学技术研究,如理科学生搜集中国药材并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其成
分、工科学生创制抽水机等。所培育的毕业生,也为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单在1920年考入或者毕业于该校的学生中,就有5人当选1948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占全国总数的5/81。在中国现代科学的早期,半数以上的在全国顶尖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的中国科学家是南京大学的教职或毕业生。
  1919月,南京高师实施陶行知的“教学法”提案,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1919年12月27日,校务会议通过陶行知提议的“规定女子旁听法案”,1920年正式录取了八名女生,为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高等学校。1919年,陶行知“改良课程案”获教务会议通过,学校自1920年9月实行选科制与学分制,开设必修及选修课,规定学生修毕一定学分方可毕业。陶行知的这些改革以后被教育界承认,逐步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同时,南高与东大建立了大学自治、办学独立、学者治校、学生自治体制,发扬了公良学术、自由教育、学术自由、纯粹学风的精神。南高东大注重实验和研究,采用教学和研究结合,设各种研究会,各科系每一学期均有研究项目,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了中国最早期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国立东南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为特征的现代大学,被称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当时在全国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国际教育会东方部主任孟禄评价其为“中国设立的第一所有希望的现代高等学府”、“中国最有发展前途的大学”,将来之发达可颉颃世界最佳大学。 5
  民国10年(1921年)10月,柳诒徵、刘伯明、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为宗旨成立学衡社,1922月创办《学衡》月刊,展开现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为中国现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策源地、现代人文主义的摇篮。在学衡学者的视界中,儒家思想为人类和平共荣之光,他们把中华文化和其他优良文化特别是现代西方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会通起来,谋求世界和平繁荣的前途。与此同时,柳诒徵、竺可桢领导的南高史地学会(东大史地学会)以及嗣后中大时代的国风社,也同样以昌明中国文化、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进步为担当展开学术研究活动。其间作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如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实用主义哲学倡导者杜威,进步主义教育大师克伯屈(W. H. Kilpatrick),科学教育方法倡导者推士(E. L. Thorndike),英国逻辑实证大师罗素,德国新动力论倡导者杜里舒(Hans Driesch),印度诗人泰戈尔1
  民国16年(1927)6月实行大学区制,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并入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改组易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因校名不合常规且不易区别,1928月易名国立江苏大学;遭师生反对并要求更名“国立南京大学”以及又有提议更名“国立首都大学”之后,1928年5月定名“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此时由首都国立大学初建时的九个学院改为文、法、理、农、工、商、医、教育八个学院,原哲学院改为哲学系属文学院,社会科学院改为法学院,自然科学院改为理学院。1929月大学区制废止,1932月设于上海的商学院、医学院独立,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自1927年起,张乃燕任校长,1930年,因办学经费问题,引起中大易长风波,1932年,罗家伦出任校长,学校逐渐恢复元气。 982
  民国16年(1927年)9月,中华自然科学社在校始创,初期活跃的代表人物有郑集李秀峰赵宗燠杜长明、杨浪明、谢立惠余瑞璜屈伯川方文培盛彤笙李达李锐夫吴学周查谦沙玉清沈其益陈宗器等人。1939潘菽梁希金善宝等教授在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组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金善宝、梁希、潘菽、涂长望、竺可桢、李四光任鸿隽严济慈干铎李士豪丁西林、谢立惠等是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1945,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1958,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民国26年(1937)7月抗战爆发,8月教授会通过迁校重庆的方案,10月上旬教职工开始经长江水路迁徙,由于校长罗家伦未雨绸缪,加之师生协作和同胞协助,11月最后一批学生到达重庆,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医学院和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另设于成都华西坝,实验学校设于贵阳,附属中学设于重庆,后又在沙坪坝增设附中分校。抗战期间,物资缺乏,物质生活艰苦,在陪都重庆,自1937年底起遭受日军飞机持续五年的轰炸,不过这并没有能够阻止学校的成长。1939年,校本部不敷使用,建供一年级新生所用柏溪分校。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着手筹备学校复员东还工作,师生分八批抵达南京,1946月1日在宁开学。时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11青木关马鞍山
  1956月,潘菽率心理系师生迁到北京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次年郭影秋接任校长,1963年匡亚明任校长。1966年文革爆发,教学工作受到破坏,本科生停止招生6年,研究生停止招生12年;当时南京大学以被称为曾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高等学府”、“国民党的反动中心”等理由而受到特别的冲击。1976,在校师生率先发起旨在反对和结束“文化大革命的被当局称为“南京事件”的南京反文革势力运动,影响全国;1978年5月,哲学系胡福明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拉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推动了邓小平领导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12
历史地位
  
    南大仙林校区体育馆
    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早在“五四”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
  ——新中国成立以后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科技工作者中已有68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10人是80年代的毕业生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23位著名科学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当中的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程开甲、赵九章等六位是该校校友;
  ——迄今为止,有6位南大校友荣获“感动中国”奖项,分别为巴金(中央大学附属中学)、袁隆平(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叶笃正(气象)、钱伟长(校董会名誉董事长)、朱光亚(41物理)、闵恩泽(46化学)。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逐步形成了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南京大学设有23个学院,65个系,拥有本科专业8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美术、戏剧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出版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3个,博士点147个(其中44个为学校自主设 置),博士后流动站28个。现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2008年4月,南京大学以19个二级指标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全部44个评估观测点中,有43个取得了A级评价。68)

本文标题: 南大与港澳台华侨联考补习 | Tags:南大华侨港澳台联考港澳台联考资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